水稻幼穗形成期已屆,請農友留意施肥時期

水稻幼穗形成期已屆,請農友留意施肥時期

時序即將進入中秋節,花蓮地區二期稻作即將進入幼穗形成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籲請稻作農友留意穗肥施用時期及用量,以確保稻穀產量及提升稻米品質。

二期稻作插秧後45~55天起,田間水稻即將陸續進入幼穗形成,此時期亦是施用穗肥的最佳時機。農友要判定水稻是否已幼穗形成時,可至田間拔取水稻植株,將其葉片連同葉鞘由外而內一葉一葉剝去,若發現莖節先端顯出的白色絨毛狀(即所謂幼穗)長度為0.2公分時,是為穗肥施用適期。

穗肥施用可依當期氣候甚或是土壤情況而增減彈性施用,連日下雨,日照量減少,或久旱不雨,都使水稻對之前的肥料利用有影響,因此在最後一次施肥,穗肥的施用時就應視田間情況調整,穗肥的適量施用,可增加每穗粒數與提高稻穀稔實率及千粒重,對產量及米質助益頗多。但過多之穗肥也會導致米粒蛋白質含量增高,使得米飯吃起來口感不黏又硬。因此農友在施用穗肥時,可藉由水稻葉色板並參考品種特性來判斷葉色值作為調整肥料施用的依據,本場建議如葉色與葉色板的3號顏色相當時,即可依水稻合理化施肥手冊的建議以全期氮肥施用量的20~25%及20%之鉀肥混合施用,如水稻葉色較葉色板上3號的顏色較深時,則可酌減肥料,如顏色較淺時,則可酌增施肥,如有葉色板使用上的疑問,可洽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稻作研究室(03-8521108#340),希望農友都能適時適量的施肥,讓水稻既豐產也高品質。

水稻進入幼穗分化期即,診斷稻株營養狀況,以做為施用穗肥之參考

水稻幼穗

倒伏,影響稻穀產量及稻米品質甚鉅 alt=氮肥施用過量易導致稻株倒伏,影響稻穀產量及稻米品質甚鉅 src="http://www.hdares.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hdais/3209/691.jpg" width=250>

水稻葉色板為農友於施用穗肥時良好工具

氮肥施用過量易導致稻株倒伏,影響稻穀產量及稻米品質甚鉅

葉色板使用指南傳單

相关推荐

日本节点免费SS科学上网全攻略:获取、配置与风险防范详解
穿墙王无线路由器哪个好?推荐与评测全面对比
新朋友添加记录删除了怎么恢复?误删好友申请!别慌,教你几招找回来